追忆杨乐先生-付保华
发布时间:2023-11-08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2023年10月22日,杨乐先生驾鹤西行与世长辞,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自古逢秋悲寂寥,他的离世让我们倍感痛惜。杨乐先生曾任数学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数学院首任院长,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战略科学家,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杨先生是中国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他的一生成就卓著,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数学定理,更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初识杨先生是在2008年。那时我刚回国入职数学所,他的办公室就在我办公室斜对门,杨先生年届古稀犹矍铄,每天都早早来办公室工作,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疫情前。他始终关注国家的数学发展和未来,他处理事情高瞻远瞩,从大局出发,多方位考虑,尤其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杨先生曾多次提到,要多思考如何激励年轻人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如何为年轻人提供优渥宽松的科研环境。在1998年数学院成立之初,时任院长的杨先生极力主张给予引进的青年人才两倍于他自己的工资,这也自此成为数学院厚待年轻科研人员的传统。长期以来,杨先生对于提携后学不遗余力,对于年轻后辈取得的成果更感欣喜振奋。犹记当时杨先生提名我申报了一些奖项,后来没有成功。杨先生还专门找我谈话,鼓励我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再创佳绩。他常常告诫我们,奖项如过眼云烟,唯有真正好的数学成果才能被世人永远记住。前几天杨冰女士转发我两张照片,是杨先生介绍我工作的手稿,满满两页,字迹苍劲有力,着墨不乏称赞之词,背后透露的是杨先生对后辈的奖掖提挈。睹物思人,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杨先生甘为人梯,默默地在背后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而我们却从未知晓过。
杨先生为人随和,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依旧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的思想深邃,思维总是高屋建瓴,与他交谈让人如沐春风;与他一席话,常常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从2022年起,我不时地给杨先生打电话汇报所里的事务,也请教他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与看法。他总能在很短时间内抓住要点并提出中肯的建议。那时我常常感觉只要有杨先生在,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依靠,心里很踏实。每每汇报结束,他都会给我讲讲数学所的往事。即使是好几十年之前的事情,他都还记得非常清楚,这让我佩服不已。在2022年年底的建所70周年庆祝大会上,杨先生仔细回忆了他从1962年来数学所读书和工作的经历。末尾,他意味深长地说“那一辈的数学家对数学非常热爱。他们不是把数学看成是一个谋生的工具,而是真正的把它作为兴趣爱好,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努力”。同时也对我们提出要求与期望:“从事数学研究应该有更大的格局。要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要长期的努力,创新地走出自己的道路”。
杨先生是我们这几代人的偶像。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杨乐、张广厚、陈景润等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受鼓舞,选择数理化能为国争光,学好数理化成为一代人的崇高理想。2023年5月22日在陈景润诞辰90周年的纪念会上,杨先生号召大家学习陈景润百折不挠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目标,潜心钻研、自强不息,追求真正深刻的成果。那时的杨先生仍然精神矍铄,非常健谈,完全不用文稿讲了40多分钟,我们特别钦佩于杨先生的活跃思维和深刻见解。意想不到的是在此两周之后,他就入院一病不起,直至仙逝。时至今日让人感觉恍若梦境,那么的难以置信。
杨乐先生是我国数学界的一面旗帜,指引和鼓舞着数代青年学子投身科学事业。杨先生尽管离开了我们,但他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严谨求实的治学品格、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都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尊敬的杨先生,您的精神长青、风范永存,您永远驻留在我们心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