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科学传播
      科普动态
      科普文章
      科学图片
      科普站点
现在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普文章
数学使科学简单化——陈省身访谈录
2009-08-13 | 编辑:

数学使科学简单化——陈省身访谈录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蔡闯
嘉宾 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

记者:您一直在研究数学,在不少人看来,数学是一门非常高深、非常抽象 的学问,学数学非常难。

陈省身:学东西最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要有自动的能力。有些人念完书把课本一丢,最好从此不再碰它,那当然学不到什么东西。把它学好,不能学一遍。 过去中国人都讲“书读百遍”嘛。我能把前前后后的问题都连起来,可以看出知识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数学不难。老早就觉得数学难的,就不要学数学。不能希望所有的人都变成学者。但是普通人也应该学一点,可多可少。数学可以训练逻辑推理的能力,有很要紧的一 本书《欧基里得几何》,是西方除了《圣经》以外销路最广的一本书。很多家长 以此训练孩子推理的能力。这本书是利马窦带到中国来,徐光启翻译成中文的。 很不幸的,教育制度中,一考试就有数学这一门。这是因为有很多科目需要数学。   

我认为治学主要依靠个人。要能够自动,知道自己干什么,不断增加自己的 能力。数学人才不是培养的,要靠自己。一定要上边有人告诉你干什么,怎样干, 那你就干不好。一个人要作好工作,除了本学科以外,还要了解一些别的东西,不能老师让 你作什么你才作,一定要自己知道作什么、怎么作,要创新。
记者:目前您还在南开大学开设基础数学课。这对很多本科生来说,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陈省身:人不分高下,学问也不分深浅。本科生的课是基础,我对基础材料永远有兴趣,高深的研究也要建立在基础材料上。数学很深,往往要前进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但走过去以后就是整体的一片。我把这门学问最基本的 东西讲一讲,是很有意思的。我按自己的思路讲,把自己的成果都结合进去,学生们也都能了解。

我认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是不分的,真正基础的东西最后都有应用;应用的东西往往以后就是发展的基础,也就变成基础的东西了。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分开只是为了方便起见,数学的范围太大了,某个人只能在某个 时候,研究某一方面的东西。而实际上数学是整体的一片。   

记者:中国的历史上,数学并不算是一门发达的学科。您在最初决定学数学的时候,也应该算爆了一个“冷门”吧。

陈省身:我是浙江嘉兴人,父亲在天津有工作,因此我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到天津来了。在天津上学十几年,后来又到清华研究院念了4年。之后到德国学习。 1937年从欧洲回国,准备到清华工作。由于抗日战争的关系,我又辗转到长沙临 时大学,那是北大、清华、南开共同组建的一个学校。后来我又到了昆明西南联 大,那已是1938年了。 历史上,中国注意人与人的关系,关注社会科学、社会的构造。而西洋人很 注重发展自然科学,了解自然界。我觉得中国古代数学偏于应用,这是中国古代 科学的一个缺点。我作学生的时候,见到日本人写的文章,说中国人只能治文史, 不能念科学,这实在是很荒谬的。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写过一本书,记载中古 时候德国音乐家在罗马的故事。罗马人笑他们:这种野蛮的人,如何懂音乐?没 多久,德国出了巴赫、贝多芬。我在德国的时候学习成绩也是很好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学生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成绩也非常突出。我希望这些学生中会有人肯念数学,这是很有前途的,也很有意思。年轻人中,我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的也相当多。丘成桐教授得过国际数学家大会的菲尔兹奖,萧荫堂、莫毅明、田 刚、项武义、李伟光等脱颖而出者,不可胜数。我希望中国能够成为数学大国。

记者:在艰深的数学领域中跋涉数十年,您认为数学到底是什么?  

陈省身:最初的数学,是加减乘除,是算术,以后这些东西就不够用了。把运动变成数学,是牛顿的伟大贡献。运动复杂得很,它适合某些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数学,数学使科学简单化。 数学的范围一直在扩大,数学家要不断扩充他的了解,看它有没有继续的发展。我们现在搞的数学,是新的数学,当然它不能离开老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 我们称之为基础数学。数学总在扩充,不只是应用方面的扩充,基础方面也在扩充。搞数学的人要继续了解,要研究。研究不是这个样子的:有一个题目,你作这个题目,我给你多少钱。最好的研究是作不出来的,根本不知道题目在哪里, 不知道答案在哪里,也不知道哪一天会解决。研究应该维持一个比较自由的空气, 大家自由发展。数学是一个不定的阶段,一直在发展就是了。(来源:光明日报,2002年1月31日)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