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院初印象

2018-11-15 文章来源:

 数学院初印象

综合处 王翠斌

掐指算来,来数学院工作已将近两年半。博士毕业那年,工作的机会有那么几个,都是中科院的院所,但是最终选择来到数学院。毕竟在科学院上学六年了,虽然专业不同,但是各院所的整体风格大同小异,内心喜欢的就是这种科研学术氛围浓烈、让人坐下来静心的地方。今年12月是数学院20周年的欢庆日子,党办同志在向全院职工征集文稿,正好今年一直跟进院庆的宣传工作,切切实实地接触了数学院的大家、感受到了数学院的蕴涵,就此简短概括地谈谈对数学院的印象。。。

低调有内涵

这是我对数学院的整体印象。从事数学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的确是需要静下心、坐下来,专注地研究某个方向。数学是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不用像生物、物理、化学等进行实验操作。只要一块黑板和一根粉笔,或者只要一张纸和一根笔都可以进入到数学的研究中。每天在数学院进进出出的会碰到很多科研人员,他们穿着不像外企那么光鲜,大部分是休闲打扮。媒体记者采访我们的科研人员之后,都会评价他们实实在在地做学问,不张扬,很谦虚。在修订宣传册时,“硕果累累”那一章,真是让人感到数学院人才辈出,成果丰硕,那么多的奖项、那么多的国内外任职!数学院在其领域方面一直遥遥领先!

开放有创意

这是我对数学院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因为自己是学生物相关专业的,对这一领域的杂志发表情况比较熟悉。曾学习生活过的母所古脊椎所在科学院也是比较出名的,因为每年发表在《Nature》、《Science》《PNAS》等的文章很多。周边熟悉的研究所一般都是以发表的杂志和文章数学作为衡量标准进行入职和职称评定。数学院与众不同,能进数学院的不一定是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也不一定是在某个知名杂志发表过文章的,而是经国际同行进行评审认可的杰出人才。只要学问做的好,优秀人才都可以引进来。数学院一直谦恭地向优秀人才敞开着大门!

亲切有风度

谈到数学院的科研人员,我借拍宣传的机会,有幸接触了数学院的大部分院士专家,如杨乐院士、王元院士、陈翰馥院士、林群院士、马志明院士、席南华院士以及袁亚湘院士等。数学院的院士应该是科学院研究所中比较多的,这些名家还是我们学生时代追捧的明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工作原因接触这些院士专家时,震惊到他们不仅有渊博广阔的知识,深厚的学术造诣,而且科研之外的爱好丰富多彩,如陈翰馥院士喜爱运动和美食,严加安院士喜欢书法和诗歌,袁亚湘院士喜欢桥牌和运动等等。这些完全颠覆了原来众人眼中所谓的大家印象,他们对待科学严肃认真,生活中待人亲切随和。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资源与竞争、压力与成就并存的时代,是一个在学术内外都要打拼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下,数学院一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中关村这个喧嚣热闹的环境中,能如此安静、让人能潜下心来做学问,实在难得!

值此数学院20周年庆典之际,献上这篇小文,祝福数学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