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1948~),山西交城人。1948年1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69年初春,马志明来到四川省渡口市,得到了他生平的第一份职业--市商业局攀枝花商店炊事员。
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读书无用论”盛行,但是马志明怎么也割舍不下对科学知识的迷恋,经过痛苦的思索,他终于做出了一个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自学。一个朴素的信念支持着他:国家以后总会需要科学技术的。在四川师范学院数学教师张芳的帮助和鼓励下,在四川大学白苏华教授的指导下,马志明踏上了自修数学的道路。
1975年,单位推荐马志明到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学习。197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同年成为了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进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从1981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于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
1987~1988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BiBoS随机研究中心合作研究,1992年4~6月在德国波恩大学欧洲共同体科研项目中任国际专家,1992年7~12月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任访问学者。1994年10月~1996年7月在英国华威大学工作,2000年4~6月应邀在美国西北大学作访问教授。1994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邀请报告。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被授予英国拉夫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IMS(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Fellow。曾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组长。2000年1月~2003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第八届理事长,其间担任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组委会主席。2003年1月~2006年12月任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委员。2007年1月~2010年12月任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副主席。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第十届理事长。2008年应邀在国际概率统计大会作Medallion Lecture。曾获Max-Planck研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华罗庚数学奖等。
学术成就
马志明主要从事概率论与随机分析方面的科学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如下:
1. 拟正则狄氏型
狄氏型(Dirichlet Form)源于数学物理中的经典位势论。1971年日本学者Fukushima由局部紧距离空间的正则狄氏型构造出与之相联系的强马氏过程,从此该理论发展为结合解析位势论与随机分析的数学分支。但该理论的应用在无穷维分析、奇异位势领域受到限制。1989年以来,马志明与他人合作在一系列文章中突破了“局部紧”及“正则”两个限制,创建了拟正则狄氏型新框架。该框架建立了狄氏型与右连续马氏过程的一一对应关系,圆满地解决了该领域存在20年之久的难题。1992年马志明与R?ckner在Springer出版了详细介绍拟正则狄氏型框架的英文专著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on-Symmetric) Dirichlet Forms。此书已成为该领域基本文献,被经常引用。美国《数学评论》评价此书为继Fukushima著作之后“第二部联系狄氏型与马氏过程的主要著作”。1997-1998年Berkeley随机分析学术年把“有穷维和无穷维分析的狄氏型”作为6个专题之一。专题负责人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评价:“Albeverio、马志明、R?ckner关于拟正则狄氏型的工作满足了这种需求,即满足了适用于无穷维情形的一般理论的需求。”目前拟正则狄氏型已在无穷维分析、量子场论、马氏过程理论等领域获得应用,其应用范围还在扩大。
2. 维纳空间的容度理论
给定一可分Hilbert空间,可以选取不同的Gross可测范数而得到不同的抽象维纳空间。因此,Malliavin算法在不同的抽象维纳空间是否具有不变性成为一个基本问题,P. Malliavin(法国科学院院士)与K. Ito (Wolf数学奖获得者,Ito积分的创始人)从不同角度都关心这一问题。马志明与他的合作者证明维纳空间的容度与选取的Gross可测范数无关,从而基于同一Hilbert空间的Malliavin算法在不同抽象维纳空间相互等价。此结果解答了Malliavin与Ito关心的问题,是Malliavin算法不变性的基础。
3. 薛定谔方程和Feynman-Kac半群
马志明在薛定谔方程和Feynman-Kac半群的研究中引入了鞅方法,从而解决了钟开莱提出的两个公开问题。他与人合作首次用可加泛函工具获得了用维纳泛函表示的Feynman-Kac半群的最广泛条件,首次获得Feynman-Kac半群泛函成为L2-强连续半群的充要条件,并在最大范围Kato条件的情况研究了Feynman-Kac半群的L1-光滑性,热核估计,热核的逐点一致有界性以及其他问题。
4. Charatheodory-Finsler流形
为研究无穷维流形的向量场及与之相联系的扩散过程,马志明与他人合作引入了Charatheodory-Finsler流形(简称C-F流形)的概念。完备Riemann流形和映射空间(通常Riemann流形上的环空间与路径空间是映射空间的特例)都是C-F流形。利用C-F流形的性质和拟正则狄氏型理论,可以构造一大类与映射空间向量场相联系的扩散过程,此结果在无穷维随机分析中有重要意义。
5. 其他科研成果
马志明首次发现无处Radon光滑测度,用无处Radon光滑测度构造出首例不包含任何非零连续函数的狄氏型。与巩馥洲合作证明了Ito空间与抽象维纳空间的Malliavin算法可以相互转化。与人合作研究了抽象调和空间被无界位势扰动的本征值问题。与人合作在构型空间中得到用拟正则狄氏型构造扩散过程的一般方法。在随机线性泛函的研究中得到一般状态空间线性泛函的积分表示。对可分可测空间情形给出了正则条件概率存在的充要条件,与人合作给出了独立随机变量和的分布函数为连续函数的充要条件,在随机整值测度的研究中解决了法国概率学家Jacod提出的两个问题,在跳过程研究中给出了随机测度相互奇异的充要条件。
马志明的研究成果被经常引用。依据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评委会收录的获奖人小传,当时他已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30余次,在国内外大学及科研机构作邀请报告50余次,其足迹遍及美、英、法、德、意、日、波兰、葡萄牙、瑞士、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