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吴先生的生日。年年今日,组里师生,无论长少,都要共聚一堂,与先生共庆诞辰。有些年份,大家会早早预定了蛋糕,有贴心的老师会亲自守着蛋糕制作,恐有一点不周;有些年份,厨艺精湛的老师更是亲手在家精心制作,年轻的后辈将买来的鲜亮的水果装点在蛋糕上,小心地捧到先生面前,看着先生吹熄蜡烛,众人鼓掌欢呼。
今日一早醒来,看到前总理亲撰的忆文,追思寄于与吴老的点滴往事中,瞬间已被组里后辈们争相转载。大家都知今日的特殊,似乎还想等待相互的一个通知电话:“中午十一点去维兰西餐给先生庆祝生日,走吧!”是的,即使昨日刚刚送别,我们仍觉今日不该有任何不同。往昔的欢声笑语似不绝于耳,先生的音容宛在眼前。
此刻的安静让人感伤。比起世人眼中先生在数学史上留下的一页光辉,先生留给我们的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是挚友的倾心交谈、是亲人的彼此熟悉。
我于2011年底加入吴中心,相比中心的每一个成员,我算是最新的那个面孔。清晰地记得那年组里与先生共进午餐,我很忐忑地走到先生面前介绍我自己。先生一直笑呵呵地倾听,问我原来是谁的学生、从哪里博士毕业、博士后在哪里做的、现在在做什么问题。先生彼时有一点耳背,旁边的高老师还一直帮我翻译。
之后,在先生95岁大寿的那年,数学院组织了吴先生的会谈,全国高校来了很多同行,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每个老师介绍自己与吴中心的故事。我一直在想,我该说些什么。难道我说,我初中的时候,父亲就曾多次给我讲过吴先生的名字-----父亲并不是一个科研人员,但他始终对国家的科学大事有丰厚的兴趣,我感念于他那时就带给我这样一个讯号。是的,在这样一个场合,我不能这样说,谁会相信这么充满图画色彩的故事呢?我只是说,加入吴中心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这是我的心里话----从博士后出站投简历的时候,我只投到了一份这里。后来好多人问过我,为什么你要来系统所呢?为什么要来机械化实验室呢?原因很简单,这里在我心中一直是圣地。
之后的这些年,先生身体一直非常健硕,始终开朗健谈。每次去先生家里探望,组里皆是老少一起簇拥而至,把先生不大的家里挤得满满当当,大沙发坐不下,年轻人们都搬着小板凳围坐跟前。先生会问熟悉的学生的近况,也会把面生的后辈叫过来,问问从哪里来,叫什么,在做什么问题。先生爱聊数学问题,聊至兴起还会讲到他爱看的小说,晚辈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后来的两年先生有点耳背了,有时听不清对方的话,晚辈们提高声音大声地重复,先生耐心地乐呵呵地倾听。
在先生最后的日子里,组里的成员轮流去医院值班陪护。每个人都期待能有奇迹发生,但那些守候先生的时光却在暖春里戛然而止。我们再去翻看从前的照片、整理先生的生平、拾起遗落在岁月里的先生的故事,发现我们在整理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数学的史话。
在别人眼中,先生是神话;在我们眼中,先生是亲人。何其有幸,我们能伴其左右,蒙其教诲,得其指引,使平凡的我们收藏光辉的记忆。在送别先生的浩浩荡荡的队伍里,在一排排屈身鞠躬的长者跟前,我们眼前浮现的,是先生仍坐在讨论班的教室里,是先生仍在谈笑中指导着学生。先生始终在教室里,在书页里,在我们每个吴中心成员的心里。
先生诞辰晓红于思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