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1:郭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9:00-9:50
报告题目:系统学中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
【摘要】 本报告将简要介绍研究团队近年来围绕下列三个基本科学问题所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初步探索:1) 系统涌现问题:复杂系统中局部相互作用的个体如何导致宏观集体行为?这是系统学的基本问题。本报告将针对合作性,同步性与相容性三个具体问题分别进行探讨。2) 反馈能力问题:反馈作为智能行为的关健机制和控制系统中最核心概念,它究竟能对够对付多大的非线性与不确定性?其最大能力的边界是什么?能否建立PID等经典控制器的理论基础和设计规律?3) 博弈控制问题:当被控对象的动态行为超越传统工程对象并具有博弈等智能行为时,如何建立相应的控制理论。
【报告人简介】 郭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控制论与系统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 以及在相关工程技术和社会治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1998年当选IEEE Fellow,2001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随后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IFAC Fellow,并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19年被IEEE 控制系统学会授予波德奖(Hendrik W. Bode Lecture Prize)。多次被邀请在数学和控制等领域最有声望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 包括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 、IFAC世界大会(1999, 2014) 、IEEE-CDC 会议(2019)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世界大会(2023)等。
报告2:段广仁(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50-10:40
报告题目:亚全驱系统及其亚镇定
【摘要】 对于控制系统设计而言,人们常常希望所设计的控制律是光滑的,或者至少是连续的。然而,对于许多非线性系统,这种光滑的,甚至连续的(定常)状态反馈镇定控制律是不存在的。在状态空间方法的框架下,人们对这类系统的认识起源于1983年Brockett提出的著名Brockett定理和两个著名的例题。这两个例题改变了人们对非线性系统的认识,得到了广泛研究,后来被推广到更加一般的两种链式系统形式。这方面的工作引发了人们对于非完整系统的研究。然而,人们在状态空间方法框架下的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具有这种复杂特性的系统远不止非完整系统。在全驱系统方法的框架下,这类系统可以更广泛地归结到一类亚全驱系统上,基于全驱系统方法可以给出统一的解决方法。本报告结合几个例子粗浅地介绍了解决这类本质非线性问题的核心思想,并针对一类推广的非完整系统,给出了该类系统镇定控制律设计的全驱系统方法。
【报告人简介】 段广仁,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IET Fellow,国家杰青,长江学者。1991年破格晋升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制导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国家某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领域“十二五规划”重大合同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曾)任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专业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召集人、国家863计划航空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第5、6和8届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与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空天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第一名),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出版英文著作3部、译著1部,一部中文著作获得两项国家级奖励;培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博士生59人、硕士生65人,已有学生成长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 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3:孙健(北京理工大学)10:40-11:05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网络化控制研究进展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不断向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控制系统的精确建模变得越来越困难。对于难以精确建模的系统,传统的基于模型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愈来愈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性能。数据驱动控制是指在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和参数未知的情况下,仅根据被控对象的离线/在线数据设计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数据驱动控制摆脱了对精确模型的依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报告将介绍网络化系统数据驱动控制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网络化系统的数据驱动事件触发控制与自触发控制、拒绝服务攻击下的数据驱动弹性控制、多智能体系统的数据驱动事件触发一致性控制等内容。
【报告人简介】 孙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化系统分析、控制、安全性及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SCI检索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任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自动化学报》、《控制工程》、《指挥与控制学报》等刊物编委。
报告4:贺威(北京科技大学)11:05-11:30
报告题目:协作机器人智能控制
【摘要】 协作机器人具有部署灵活、操作简单等优势,在先进制造、社会服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报告首先围绕协作机器人高精度跟踪控制问题,介绍多约束条件下不确定机器人智能控制算法;其次聚焦机器人与环境物理交互问题,分析复杂环境下协作机器人阻抗控制策略;进一步考虑多机器人协同作业和人机协作场景,提出几类协作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方法,并介绍基于以上智能控制策略研发的智能分拣系统、人机协作系统等,最后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 贺威,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北京高精尖学科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仿生扑翼无人机和智能无人系统领域的研究,发表Automtica和IEEE汇刊论文90余篇,谷歌引用17000余次,SCI他引9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担任IEEE TNNLS、IEEE TCST、IEEE TASE、《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自动化学报》、《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等期刊编委。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IEEE SMC学会北京分会主任、IEEE自主仿生飞行机器人委员会主任、ZF某专业组成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JW科技委重点项目、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北京市杰青等20余项。
报告5:李鸿一(广东工业大学)11:30-11:55
报告题目:基于人在回路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
【摘要】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和控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主要包括一致性控制、包含控制、编队控制等,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系统、电力系统、多机器人系统、多无人机系统等领域。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成熟,完全自主的机器还不完善。传统的自主控制系统往往排除了人的干预,但当它们面对未知的复杂工况时,很容易出现决策风险或使系统失控,造成事故。因此,研究基于人在回路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操作人员参与到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中,通过物理设备获取周边环境的信息和系统发出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分析,做出决策对系统进行下一步的控制,通过直接控制领导者,间接影响跟随者,人的存在有利于整个多智能体群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主要汇报人在回路控制的研究背景和多个应用实例;然后,介绍我们在基于人在回路的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方面做出的一些研究工作;最后,总结本次汇报主要工作内容,并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 李鸿一,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担任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英文版)与《自动化学报》(中英文版)等10余个期刊编委,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信息物理系统控制与决策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协同控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Automatica及IEEE汇刊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与二等奖3项、IEEE SMC学会Andrew P. Sage最佳汇刊论文奖2项、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IEEE TNNLS、IEEE/CAA JAS以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最佳编委等荣誉。
报告6:刘腾飞(东北大学)14:00-14:25
报告题目:非线性系统测量反馈控制: 研究进展和困难
【摘要】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噪声、采样、量化、分布式信息交换、控制指令跳变等会在测量反馈通道中引入干扰,称为测量干扰。同时,非线性系统反馈优化、极值搜索、分布式控制、安全控制等方向中的不少热点、难点问题也可以归结为是由反馈通道中的干扰所导致的。对于一个在平衡点处全局渐近稳定的非线性控制系统,任意小的干扰都可能使其稳定特性由全局变成局部,即使干扰趋近于零也可能导致闭环系统状态发散。如果利用鲁棒分析来被动处理测量干扰,那么常常只能得到局部、实用的结果;如果想设计控制器来主动克服测量干扰,那么必须首先克服测量干扰非光滑、非连续乃至依赖于闭环系统状态对现有非线性控制工具带来的挑战。非线性系统的测量反馈控制关注如何更好地分析测量干扰对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器设计使闭环系统更好地克服测量干扰。本报告简要汇报非线性系统测量反馈控制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一些困难。
【报告人简介】 刘腾飞,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工程学专业系统与控制方向博士。曾在纽约大学工学院做博士后和访问助理教授,后加入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关联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在IEEE汇刊和Automatica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曾获得中国控制会议“关肇直”奖及其他国际会议的多项论文奖,指导的研究生团队曾获得国际小型无人机竞赛室外组第一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入选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霍英东青年科学奖(二等奖)。
报告7:徐占伯(西安交通大学)14:25-14:50
报告题目: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供需系统
【摘要】 智慧能源系统涉及信息、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是典型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基于能源供需和各种能源介质转化信息,协调多能源介质的生产、存储和使用,优化能源供需,取得节能减排的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报告介绍网络化与智能化时代下,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供需系统为能源电力系统革命性变革,实现绿色能源革命,提供新的技术途径;讨论相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规模化和实用化的示范应用。
【报告人简介】 徐占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7年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学者。获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支持。长期从事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以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关联网络化系统为应用背景,研究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调度等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IEEE TSG、IEEE TASE、Applied Energy等能源、信息领域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获2017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8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等奖励和荣誉。
报告8:刘准钆(西北工业大学)14:50-15:15
报告题目:多源不确定数据融合目标识别
【摘要】 通过多源信息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由于干扰、欺骗等对抗技术迅速发展,目标探测数据不确定性日益增强,这给识别任务带来严峻挑战。为了对不确定信息有效建模处理,报告将介绍幂集下不确定数据广义信任分类模型,允许目标以不同的基本信任值属于任意单类,还可以属于若干类的集合,从而降低错误风险。多源信任分类结果通过融合可进一步明确,这里将介绍一种多分类器精细化加权融合方法,根据邻域误差知识通过对分类结果局部谨慎修正,可有效改善信源质量,提高融合性能。最后,针对先验匮乏下SAR雷达、光学等异类传感难以融合识别的问题,介绍一种多任务深度学习异类数据融合目标识别技术,借助光学数据提高SAR目标识别准确性。
【报告人简介】 刘准钆,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信息融合、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在IEEE TFS/TCYB/TIP等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军科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课题、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获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担任国际期刊IEEE TSMC:Systems、IJAR、航空学报等编委,中国航空学会理事, 陕西省自动化学会青工委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