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共同举办的2011年中科院大学生数学夏令营圆满结束。夏令营期间,营员们参加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他们的收获和感想已经写入各自的夏令营日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同学们在日记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无疑代表着这些年轻人最深刻的感想。
“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如同久旱后的甘露,滋润了我们这群渴望成长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回味无穷,如同一把灵巧的钥匙,打开了去我们投身数学事业的大门;他们的故事慷慨激昂,如同一首战歌,将会长久地激励着渴望有所建树的年轻人勇攀数学的高峰。”——一位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的夏令营营员
夏令营中那一场场精彩的演讲、报告让同学们遨游在数学的海洋和梦想的天地里,如痴如醉。第一场报告由郭雷院长讲述数学院里的年轻人,实际上讲述的是数学家们年轻时的经历,有的在和同学们差不多年纪时已很有成绩,克服了艰苦的条件,甚至要战胜种种阻挠,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终于在某一领域摘取了璀璨的数学珍宝。那些传奇经历深深地感染了广大营员。而杨乐院士给营员们畅谈人生理想的报告,告诫大家作为一名学数学的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为数学做出自己的贡献;李邦河院士关于读书方法的演讲,“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这八个字将永远铭记在营员心里;林群院士以独特的视角向大家诠释了微积分鲜活有趣的一面;席南华院士以简洁利落的语言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了整个数学体系……
令很多同学印象深刻的是夏令营播放的吴文俊先生视频,他的睿智、率真和坦诚真实地展现了大家风范,吴先生说他是通过对其他方面的不求甚解,从而达到对某些方面的求甚解,从而理解的比别人深入。确实,在现代社会很难在多个方面都有成就,可以在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做到专家的程度已经很难。他的访谈深深激励着同学们,特别是当主持人问及他怎么可以在37到67之间的30年里一直保持很旺盛的创造力时,他很坚定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在他的意念里科研工作者就应该保持很旺盛的创造力,而不管他的年龄,他的体质。营员们由衷地感叹要想做出成就的人,都应该有很坚定的信念,应该有一个能一直支撑自己的完整理念,无论这种体验是靠在生活中日积月累的经验滋养,还是一开始自己的内心就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本次夏令营共举办18场报告,营员反响强烈,有营员在日记中写道:“这些报告向我展示了数学是一片如此广阔的天地,我在此间能够自由生长和呼吸,应该能够拥有足够的愉悦和欣喜。”还有的同学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他们觉得早知道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在大学三年里经常到数学院来听听讲座,这样也不至于走那么多迷茫痛苦的弯路。
“关于研究生培养,数学院不以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评价学生学术水平的依据,坚持从严要求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这在国内唯SCI论调甚嚣尘上,各种科研成果大跃进的背景之下是尤为难得。想来数学院今天的地位与这种较为宽松的研究环境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无关系”。——一位来自山东大学的夏令营营员
不仅仅是高水平的报告,本次夏令营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座谈、参观、竞赛,向营员们全方位地展现了数学院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在日记中谈到了数学院严谨的治学研究传统,这些年轻人观察入微,他们认为“中科院的数学研究与国内其他数学研究机构,有其是大学的数学学院还是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这里的研究气氛远远比大学的数学研究部门浓厚,体现了科学院的研究本质。换言之,相较于大学的学校氛围,这里给人一种更为严肃执重的观感。虽然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失几分活泼,但无疑这里是科学精神的王国。客观公正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这里的学术活动十分频繁,密度远远超过了大学的水平。各种各样的讲座报告层出不穷,显示院内研究的活跃。可想而知,这对学生开阔视野,接触研究前沿非常有益。”
“我可以感受到数学院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和良好的培养机制。从举办夏令营这一角度,就可以看出数学院对于青年学生培养的重视,在营期间,通过数学院研究生培养计划介绍和细致的后勤服务等方面,我深刻认识到:这里有着一流的专家,有着一流的实验室,有着众多的高端学术讲座,有着丰富的数学交流活动,这些智力资源的整合和学术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比较系统且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正是因为此,数学院才会成为国内引领数学学科发展的排头兵,才会在国内数学成果排名中遥遥领先。”——一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夏令营营员
相比较去年的夏令营,今年的夏令营在选拔优秀数学人才的创新之路上继续探索,有了新的特色和亮点,本次夏令营期间除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还特别实施了新举措,即成绩优秀的营员直接入围面试,综合素质突出的营员可以优先录取为推荐免试研究生。
尽管夏令营数学竞赛早已结束,但依然可以从营员日记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同学们对竞赛的那种复杂心情,期待、忐忑、欣喜、失落……百味杂陈。譬如有营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古来多少书生,也曾磨剑十年,以赴京城殿试。是的,我怀着一种‘金榜题名’的期待来了,怀着一种广交天下英才的期待来了。”
在竞赛第二天参观的过程中,陆续有同学接到了面试电话。没有入围免试的同学也记录下了自己的遗憾,“真的是很可惜啊。我是那么渴望走进面试教室,去检验自己,去进步。在夏令营,我好像离“中科院之梦”就仅有一步之遥。可是,我却没能抓住这一步之遥的梦想。我是真切的体会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觉了”。
更多的同学表达了在中科院求学深造的渴望,“我已经喜欢上了中科院这里的环境和求学氛围,我很期望自己不久之后能够在这里求学深造,接下来的报送研究生的推免,我会全力以赴。现在,我有一个梦想,两天后,我将背起行囊离开生活了一周的地方,但希望这是暂别,而一年后,我会背上行囊走进这里,开始自己的继续求学的历程。”
“会天下英豪,知此身何往。这次夏令营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朋友,营友们与我年纪相当,但很多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他们交流,他们的思想开拓了我的视野,他们的故事,荡涤了我的迷惘,他们的勤奋,使我羞愧,他们的坚持,让我感动,他们的梦想,让我也明白了该怎么做!与这些优秀的人交朋友,是我极大的幸运!”——一位来自四川大学的夏令营营员
来自众多高校的118位热爱数学的莘莘学子通过夏令营相聚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真诚和感动的时光。这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抓住短暂的时间沟通,寝室中的交流,竞赛时的付出,鸟巢里的合影,表演时的合作,同学们年轻的心为同一个梦想而跳跃,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这种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在营员日记中也有自然的流露,“身边的营友也是个个出色、身手不凡——有北大、浙大、南开等名校的数学才子,有文艺、体育特长显露的全才,还有热情洋溢、亲切如友的志愿者师兄师姐。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品尝到一种幸福的味道”,“本次夏令营让我认识了很多其他学校的优秀学生。我们之间畅谈学习数学的心得,彼此交流学识,互相取长补短,收获颇丰!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积极交流,为数学科研创造了良好氛围,这可能就是数学院适合研究数学的一个原因吧!”
“北京的天气算不上明媚,但是中科院的老师和辅导员给我的感受却像春日里明媚的阳光一样温暖,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安排得细致体贴,十分感谢。”——一位来自武汉大学的夏令营营员
本次夏令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实际上研究生部的筹备工作从今年3月份面向高校启动宣传攻势就开始了,一直到7月31日闭营,长达5个月的时间跨度,中间经过报名、录取、接待等诸多环节,一直到营员离院还要进行收尾工作。虽然辛苦,但却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特别是看到有的营员在日记中写道:“报到结束后,我仔细阅读了《营员手册》,这使我不禁感叹中科院老师们工作的细致与认真——每一项活动的时间、地点、安排、人员等等一系列条款都非常清晰、到位,于是我对这个“中国科研国家队”产生了很强的好感”,顿时感到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还有的营员希望夏令营可以长此以往地办下去,为更多学子提供增长知识、磨练意志的机会!更多的营员都认为这一周的夏令营活动收获很多,他们衷心感谢数学院和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出色的组织以及细心的照顾,提供了夏令营这样好的平台,让大家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中科院浓郁的学术氛围。
2011年中科院大学生数学夏令营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学子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报告中收获了知识,在活动中建立了友谊。尽管夏令营落下了帷幕,但是年轻人追逐数学梦想的翅膀已经张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