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孙笑涛研究员、吕金虎研究员分别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3-01-22 |来源:

2013年1月1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我院孙笑涛研究员完成的成果“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及吕金虎研究员等完成的成果“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分别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院自2003年以来作为第一完成人共获得十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特别的,自2006年以来,我院连续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孙笑涛研究员主要研究了模空间退化、向量丛稳定性及其应用,取得如下成果:1)证明了任意秩的广义theta函数空间的分解定理,被国际同行列为“退化技巧两个成功的应用之一”,称为“Narasimhan-Ramadas-Sun Approach”。论文被“美国数学评论”称之为“remarkable paper”;2)证明了SL(r)-丛模空间退化的Seshadri-Nagaraj猜想;3)发现并证明了Frobenius同态与稳定向量丛之间的重要联系,所得结果被国际同行称为:“一个重要公式”,“驰名的不等式”,“众所周知的不等式”;4)证明了模空间中过一般点的极小有理曲线与Hecke曲线的等价性,国际同行在综述文章中用3个定理介绍了该结果和应用,所得到的引理成为其它研究的起点;5)与他人合作,证明了“Arakelov-Yau不等式等号成立”的K3曲面纤维化的“modularity”, 被列为建立“模猜想”(modularity conjectures)的9种方法之一。

吕金虎研究员与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讲座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禹思敏教授合作,主要研究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设计、电路实现及其应用问题,主要贡献如下:1)证明了一类基本三维时滞多卷波(n>2)系统的混沌吸引子存在性,且该方法有普适性,可以类似拓广到其它高维系统,解决了非线性多卷波20多年来困扰理论界的基础性难题,被J. Vandewalle院士称为“里程碑”,并入选2005年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电路与系统进展”;2)突破传统模拟电路的设计瓶颈,首次用模拟电路物理实现了单方向14卷波、双方向14*10卷波和三方向10*10*10卷波吸引子,创造了卷波数的模拟电路实验记录,解决了20多年来长期悬而未决的多方向(d>1)、大数量(n≥10)多卷波物理实现的理论和技术难题;3)提出了三维空间中单方向、双方向和三方向饱和函数序列多卷波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理论证明和模拟电路实现,入选2005年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电路与系统进展”;4)提出了广义Jerk电路、三维切换流形、多折叠环面和四维网格状多环面等一系列设计方法,相关技术获6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关于广义Jerk电路的工作被IEEE电路与系统最高奖得主L.O.Chua院士称为给工程应用“建立了理论基础”;5)通过引入额外爆破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化电路设计方法并首次用模拟电路物理实现了单方向10卷波吸引子,被J. Vandewalle院士称为“里程碑”。

孙笑涛研究员主要从事代数几何的研究,曾获200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吕金虎研究员主要从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等领域的研究。现任IEEE神经系统与应用技术委员会主席,现任或曾任11个SCI杂志的各类编委,包括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IEEE Trans. Circuits Syst. II、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 Industrial Informatics和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奖励或荣誉,2012年11月当选为IEEE Fellow。


附件下载:

    联系我们
    电话:
    传真:
    Email: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