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扫描
科学网:“杰青”新风向:化身“国家风投”、试点包干制
发布时间:2019-09-05

   来源:科学网;记者:甘晓;日期:2019年9月4日

     9月2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杰青”基金)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透露出的“风投基金”“包干制”等“杰青”新风向,引起高度关注。

  “风投”要投什么、“包干制”怎么试点,让我们听听3位与会“杰青”的声音。

  “国家风投”投原创 

  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探索把“杰青”基金当作国家“风投基金”来使用,既促进创新,又宽容失败,激励更多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催生更多科技“奇果异香”。

  “把‘杰青’比喻成风投基金,很新颖、很贴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告诉《中国科学报》。1996年,“杰青”基金启动的第三年,不到35岁的邓秀新参加答辩,得知结果后十分激动——他在激烈竞争中胜出,成为园艺学领域首位“杰青”基金获得者。

  3年60万元,一大笔“杰青”基金带给邓秀新的不止有压力和责任,更让他在科学研究上有了谋划长远目标的动力和条件。

  9月2日,在通往国务院第一会议室走廊上的“杰青”25周年成果展上,他看到了熟悉的“华柚2号”。这是他带领团队深耕柑橘领域20多年,以细胞工程培育的新品种,在不改变原来品种的优良性状前提下,只把种籽去掉,提升果实品质和可食率,育种周期缩短20年以上。

  邓秀新感慨:“正是当年那笔现在看来并不算多的‘风投基金’,让我们去凝练、攻克柑橘产业中的关键问题,涵盖基础研究到产业这一创新‘全链条’,才有了如今种类繁多的柑橘全国‘飘香’。”

  2013年获得“杰青”基金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聂广军是这支队伍里的小字辈。“‘风投基金’意味着对失败的宽容,符合基础研究的规律。”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2011年开始,聂广军一直从事肿瘤代谢和微环境研究,结合纳米生物技术,发展新型肿瘤干预策略,特别是通过阻断肿瘤血管血供“饿死肿瘤”的策略治疗肿瘤,“杰青”基金提供了条件让他钻进这个领域去“探险”。七八年时间里,聂广军没有再四处申请经费,相关的工作一直没有发表。

  直到2018年,他们首次利用智能纳米机器人在活体实验动物血管内稳定工作,高效完成定点药物输运,研究成果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并获得多项奖励。如今已有市场资本进入,推动这一成果走向产业化。这令聂广军感到欣慰:“‘这笔‘风投’让科学家完成了基础研究阶段的原始创新。”

  截至2018年末,“杰青”基金累计资助3988位科研人员,他们逐渐成长为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取得了引领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

  201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行的改革中明确提出了科学基金新时期资助导向,即“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在科研人员看来,把“杰青”基金当作国家“风投基金”来使用,正是对这一资助导向的最好体现。

  “练武功”最宜“包干” 

  “年内推动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落地。”此次会议放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新信号,令科研人员感到振奋。

  邓秀新指出,实行“包干制”的前提是充分相信科学家能够用好科研经费,以良好的科研产出为纳税人的钱负责。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包干制”。“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报告指出。

  一直以来,我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制,即科研经费要严格按照预算要求来使用。但是,科学研究本身存在不确定性,项目进行的每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进度可能不同,所需经费多少也有所不同。

  在全凭头脑思考的数学领域,现有预算制的不合理更加凸显。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在此次会议上直言:“数学不像其他学科那样需要购买设备,重在学术交流,有时仅仅需要坐在一起喝喝咖啡、探讨探讨,就可能出思路。”他的意见在会场内引发热烈讨论。

  李克强要求,“杰青”基金要打造改革“试验田”,大幅提高“杰青”基金间接费特别是“人头费”比例。

  李克强同时提出,要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破除对科研人员的束缚,加快完善科研项目管理评价、收益分配等制度,年内推动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落地。

  袁亚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包干制”试点适合在数学、理论物理等学科中先行推行。“这些学科对学术交流有特别的需求,经费主要用于‘人员费’,是一种很典型的‘练武功’式的工作。”他表示,“把研究经费的管理权下发至项目负责人,在财务管理规定范围内,由科学家自己决定怎么花,最利于促进数学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