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晚报 2002-8-17
吴文俊,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1919年,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5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7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代数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定理证明和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彻底改变了数学机械化领域的面貌。他的成果被5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所引用。2001年2月1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授予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问:吴老师,有人认为,即将在中国颁奖的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但是它的奖金只有1500美元,要比诺贝尔奖低得多,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请您对此作一下评论。
答:这是一个非常高等级的奖,它已经有70年的历史,每四年只评出4人。一个奖项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看奖金的数目,得菲尔兹奖的人一定要在数学上有非常大的贡献,有很大的影响,被国际上公认。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很了不起。任何一个献身数学的科学家都不会忽视这个奖。对得奖者来说,是精神上很大的鼓励,也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问:数学家并没有看重奖金的数额是否因为科学家并不重视收入的多少?
答:科学工作者并不是不考虑收入的人,他们也希望收入能更多一点。但是,研究数学的人即使没有奖金也会研究下去,科学是我们的事业。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最近三年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快,国家重视并加强了对科学的投入。我们的待遇相当好,每月我有上万元的收入。和三五年前只有1000多元收入已经不一样了。
问:与过去相比,您的收入增加了很多。但是,社会上还有一些人贡献没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大,收入却很多,例如足球队员。
答:那是另外一回事。
问:最近数学家纳什和霍金来到中国,受到新闻界和公众热烈的欢迎,这一现象被认为是“追科学之星”,你能谈一下对他们的理解吗?
答:这是两个科学的奇人,他们在中国公众中受到欢迎,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霍金的专业不在数学,因此,我还不能说理解了他的作品。但是纳什我是非常佩服的。他有一段神奇的经历,他的工作不仅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博弈论等成就,他在很多方面都有贡献,非常了不起。
问:您认为中国数学研究在世界数学界处于怎样的水平?
答:我认为中国数学有一定的实力,离最高层次还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说,世界性的数学大会在中国召开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这需要大家投票产生的。问:去年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500万元奖金,您是怎样处理这一笔钱的?
答:属于我个人的奖金是50万元。另外450万元由学院保管着,作为专项基金资助科学研究。这笔款子我已经投资了不少研究项目,还准备继续投入。院长建议对于数学机械化的应用推广建立基金,我从奖金中投入了50万元。我还提出建立“丝路”基金,投入了50万元。这个项目研究从古代开始的东西方数学方面的交流和影响。现在已经组织了研究队伍,其中有2位少数民族研究员,他们通晓阿拉伯文、中文和英文、德文。另外还有两笔30万元的基金,分别资助本院和南开大学的专家从事数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