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法制晚报】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逝世
发布时间:2019-04-30 来源: 【字号:  
  

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逝世 

因病医治无效 享年98岁 为中外公认数学大家 对拓扑学做出重大贡献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文姬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今天发布讣告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吴文俊是中外公认数学大家——37岁凭借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8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攀登数学机械化的高峰;世纪之交,捧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数学大师

把自己当机器 找到“吴方法”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

吴文俊1956年因示性类及示嵌类的研究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拓扑学是现代数学的主要领域之一。法国现代数学家狄多奈称拓扑学是现代数学的女王。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称拓扑的发展是20世纪上半世纪在纯粹数学的最大成就。示性类是拓扑学中最基本的整体不变量。

上世纪50年代前后,示性类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吴文俊将示性类概念由繁化简,由难变易,引入新的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他引入了一类示性类,被称为吴示性类。他还给出了刻画各种示性类之间关系的吴公式。在他的工作之前,示性类的计算有极大的困难。吴文俊的工作给出了示性类之间的关系与计算方法。由此拓扑学和数学的其他分支结合得更加紧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应运而生。这最终使示性类理论成为拓扑学中最完美的一章。

对于怎样找到“吴方法”的?吴文俊说,“吴方法”不是我自己叫的,是外国专家叫出来的。简单讲就是数学机械化,用计算机证明定理,如何从假设的方程推出结论的方程。

这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是费了工夫的。数学是笨人做的,我是笨脑筋。“文革”中,听说有个厂在造计算机,我就去了。见到计算机,我觉得它很了不起,会对数学未来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差不多60岁开始,我天天上机房,从ABC学起。

为了证明定理,我用最笨的办法——把自己当作机器,一步步手算,不记得算了多少行,最后算成了。先证特殊情形,再证一般情形,说明计算机可以证明定理。

500万奖金

留50万归自己花 剩下450万投入到科研

2000年,82岁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高达500万元,全国仅有两人获此殊荣,即吴文俊与袁隆平。

在一次参加科协年会时,有记者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如何支配国家奖励自己的500万元奖励时,82岁的吴文俊院士孩子般笑着认真作答。

吴文俊院士告诉记者,这500万中留了50万归自己花,剩下的45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自己将全部拿出来,再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吴文俊院士说,目前的450万有100万已经根据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建议,设立了基金,叫“数学机械化”发展基金。数学机械化是吴文俊的主要成就之一。

此外,吴文俊院士还表示,自己拿出50万元设立了“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奖励并资助一些爱好数学的中国年轻人到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寻找古代中国数学向西方传播的证据。因为此前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0年,中国数学一直领先世界,在这期间,中国数学沿丝绸之路,经中亚、中东传播到欧洲,推动了近代欧洲数学的发展。“历史上,数学与天文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中国,数学家都是为天文部门服务。”吴文俊就这一专项基金解释说,“遴选的年轻人要有强烈的科学精神,有坚实的现代数理基础,通晓古代数学与天文史,并能学习掌握前往地区的古今语言文字,能够查阅第一手资料。”

研究工作

从零开始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 每天机房工作十多个小时

几十年来,吴文俊一贯重视人才的培养。50至60年代,他在数学所培养的学生和长期在他影响或帮助下工作的同志,有些已经成为有名的数学家。从1960年起,吴文俊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60级学生的主讲教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了80多名学生,有的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并涌现出多名国际著名学者。

1990年,以吴文俊为首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机械化中心”正式成立。2003年,数学机械化中心与信息安全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计算机数学领域最著名的领军团队之一。

吴文俊的各项独创性研究工作使他在国际、国内产生广泛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声誉。2010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第7683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201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设立“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这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具备直接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所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

吴文俊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但从来不注意个人名利,无论获得多么高的声誉,他总是勤奋地在科研第一线工作,一生积极进取、锲而不舍,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他读庞特里亚金的俄文原文完全是靠字典一个字一个字查出来的,其刻苦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在开始从事机器证明时,他已近花甲之年,为了验证自己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他从零开始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用Fortran语言实现了符号计算和几何定理证明的算法。编程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他每天十多个小时在机房连续工作,终于取得成功。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乐于宣传其他人的成绩,学术作风民主。

吴文俊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于1951年放弃在法国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对祖国的经济建设十分关心,对于国内重大建设及项目如数家珍。70年代以后,他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真正切实地为复兴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94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杰出科学家”奖的颁奖典礼上,陈省身先生介绍吴文俊的学术成就,盛赞他保持了历史上的许多大数学家对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都有贡献的传统,他的工作一般来说都是“独出蹊径,不袭前人,富创造性”,他的机器证明理论“保持了中国数学的传统”,盛赞“这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数学家!”

■吴文俊

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邵逸夫数学奖(2006)、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6年到中研院数学所工作。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吴文俊于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职。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文/记者 李文姬 综合新华社等

关闭窗口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541851 邮箱:wu-commemorate@ams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