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文俊于5月7日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五天就是他98岁的生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在网站黑白首页顶部缅怀这位数学家。
他在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上有着卓越成就。吴文俊引进的新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W=SqV被称为“吴公式”,这些成果影响深远,在数学家们眼中,就像是一场“拓扑地震”。
带他进入拓扑学领域的,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他们的师生之情至今为人称道,陈省身评价自己的学生“天资聪慧,有数学天赋。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工作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及独创性”。老师认为,吴文俊对纤维丛示性类的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1956年,37岁的吴文俊和45岁的钱学森以及46岁的华罗庚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次年,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吴文俊也是三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
相比于钱学森和华罗庚,他在大众中名声不显,不爱和媒体打交道,生活非常低调,但是在数学界,他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
吴文俊有句话非常经典,广为流传,他说,搞数学,光发表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外国人搞什么就跟着搞什么,应该让外国人跟我们跑,这是可以做到的。
他的成果“吴方法”正验证了这句话,将中国的数学机械化领域带到世界前沿。他的学生周咸青将“吴方法”传播到了国外,逐步推广。他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开拓了一条新的数学道路,给学术界带来另一场地震。
“地震”背后有他呕心沥血的坚持。他用机器证明“吴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通过引入坐标,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然后再将代数问题机械化。基于这一想法,吴文俊开始手算验证。
在花甲之龄,他又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从Basic、Algol到Fortran,计算机语言飞速更新,学习难度也因此增加,吴文俊从清早到午夜都泡在机房,上机操作时间在整个研究所遥遥领先,花费数年光阴,这才攻下了这个问题。
在2000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吴文俊和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以国家名义为科学家授予的最高荣誉。
在当时的介绍中,他的成就是对拓扑学做出巨大贡献,以及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七年前,因他在数学领域的付出,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第7683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
随着年岁增长,吴文俊的好奇心与童心也有增无减,他看日本的侦探小说,到小店喝咖啡,旁观围棋比赛,追最新上映的电影,在澳大利亚参加会议间隙跑去游乐场玩蛇,去香港游乐园体验“激流勇进”项目。这也是熟悉他的人对他的共识——对未知的领域永远充满好奇。
在人类知识的领域,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青春常在的学科,吴文俊曾经这样说。在他热爱的数学世界中,岁月不老,他永怀好奇,永远年轻。